华人学者本周发表6篇Cell论文:逆转阿尔茨海默病、软骨再生、先导编辑疗法、卒中后大脑炎症、人类蛋白质组衰老图谱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7-28 10:04
本周(7 月 21-7 月 27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共上线了 12 篇研究论文,其中 6 篇来自华人学者,这些研究分别是抗癌药物逆转阿尔茨海默病、调控关节软骨稳态与再生的软骨祖细胞、先导编辑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RNA-蛋白质互作研究新技术、肥大细胞介导卒中后大脑炎症、横跨人类 50 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组衰老图谱。
抗癌药物逆转阿尔茨海默病
2025 年 7 月 21 日,格莱斯顿研究所黄亚东研究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Yaqiao Li 博士等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Cell-type-directed network-correcting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分析了阿尔茨海默病如何改变人类大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而筛选了能够逆转这些基因表达变化的候选药物,并通过分析大量电子病历,找到能够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候选药物,最终发现了两种已获得 FDA 批准的抗癌药物——来曲唑(letrozole)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二者联合使用,在一个同时存在 Aβ 蛋白和 tau 蛋白沉积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显著改善了其记忆能力,并减少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表现。
调控关节软骨稳态与再生的软骨祖细胞
2025 年 7 月 21 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附属东方医院岳锐教授团队联合海南医科大学邹卫国教授团队(朱巧玲、秦佳晨、石婉玉、尹峰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Procr+ chondroprogenitors sense mechanical stimuli to govern articular cartilage maintenance and regener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对机械力刺激敏感的 Procr+ 软骨祖细胞,证明了其不仅对成体关节软骨稳态维持至关重要,而且在关节损伤后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再生,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Piezo1 能够感知机械力刺激从而激活 Procr+ 细胞。更重要的是,纯化的 Procr+ 浅表层细胞在体内移植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这表明其是治疗诸如骨关节炎等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有前景且可靠的细胞来源。
先导编辑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
2025 年 7 月 21 日,Broad 研究所刘如谦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In vivo prime editing rescues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in m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是首次在动物体内利用先导编辑技术治疗神经系统障碍,该研究利用双 AAV 载体递送的先导编辑器,在两种儿童交替性偏瘫(AHC)小鼠模型中修复了两种最常见的 ATP1A3 基因突变类型,恢复了 Na+/K+ ATP 酶活性,显著改善了阵发性发作、运动缺陷和认知缺陷等临床表型,并显著延长了寿命。这些结果表明,先导编辑可作为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一种一次性治疗方法,也证明了先导编辑能够在体内修复神经系统障碍。
RNA-蛋白质互作研究新技术
2025 年 7 月 22 日,加州理工学院 Jimmy K. Guo 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SPIDR enables multiplexed mapping of RNA-protein interactions and uncovers a mechanism for selective translational suppression upon cell stres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 RNA 结合蛋白靶标鉴定技术——SPIDR,这是一种高度多重化的拆分合并方法,能够同时对数十种RNA 结合蛋白(RBP)的结合位点进行分析。SPIDR 能够识别多种 RBP 类别的精确单核苷酸结合位点。该研究利用 SPIDR 发现了 LARP1 与 18S rRNA 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冷冻电镜将这种相互作用定位到 40S 核糖体的 mRNA 进入通道,为 LARP1 在翻译抑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潜在的机制解释。该研究还分析了 mTOR 抑制后 RBP 结合的变化,并发现 4EBP1 在 mTOR 抑制时优先与翻译抑制的 mRNA 相结合。SPIDR 有可能通过实现前所未有的规模的 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快速从头发现,显著推进我们对 RNA 生物学的理解。
肥大细胞介导卒中后大脑炎症
2025 年 7 月 24 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董欣中团队与 Risheng Xu 团队合作,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A mast cell receptor mediates post-stroke brain inflammation via a dural-brain ax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肥大细胞特异性受体 Mrgprb2/MRGPRX2 通过硬脑膜-大脑信号轴介导卒中后的脑部炎症反应,抑制 Mrgprb2 可减轻小鼠卒中后的脑部炎症、并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并提高存活率。
横跨人类 50 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组衰老图谱
2025 年 7 月 25 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家印教授合作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题为:Comprehensive Human Proteome Profiles Across a 50-Year Lifespan Reveal Aging Trajectories and Signatur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融合超高灵敏度质谱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系统构建了横跨人类 50 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组衰老图谱,涵盖七大生理系统、13 种关键组织,从蛋白视角呈现了机体增龄性演变的全景式动态景观。该研究显示,人类在 50 岁左右出现衰老转折点,血管是较早衰老且明显易受衰老影响的组织,并确定了包括 GAS6 在内的驱动血管和全身衰老的候选衰老蛋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